袁理春1,2 张 德1,2 刘海刚1,2 韩学琴1,2 何 璐1,2 范源洪2
(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 云南元谋 6513003;2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质能源研究中心 云南昆明 650205)
麻疯树生长需第四年至第五年才成林进入丰产期。因此,在麻疯树原料基地建设过程中,麻疯树种植第一年很少开花结果,第二、第三年开始开花结果,前3年植株种子产量较小,经济效益也低。但未成林株行距空隙较大,辅以矮杆粮经作物间种,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本文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花生、大豆、甘薯、玫瑰茄、玉米和续随子6种粮经作物与麻疯树间种的技术模式,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为提高麻疯树原料基地建设中土地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指导。
1 种植模式
1.1 麻疯树种植模式
麻疯树种植种苗选择头年在本试验基地用“云热1 号”良种繁育的越冬苗,经严格挑选高度60cm、地茎粗2cm的一致健康苗。在试验当年2月20日,按照株行距2m×3m完成移栽。麻疯树在生长过程中1—4月和9—12月的干旱季节注意灌溉补水;在5月中旬和8月上旬,每株施100g的复合肥(N∶P∶K=15∶15∶15);整个生长过程中需对麻疯树白粉病和丽盾蝽病虫害重点防治。麻疯树第二年从5—11月均有成熟种子,要及时采收考种。
1.2 间种模式
试验对粮经作物间种模式的麻疯树采取与净种技术模式的麻疯树相同的种植、管护方法。
1.2.1 花生间种模式
4月底以前,在已种植生长第二年的麻疯树行间整地,做成底宽75~80cm、畦高5cm、畦面宽65~70cm的畦,畦与畦中间宽20~25cm。结合整地,每亩施1500~2000kg农家肥作底肥。4月底至5月上旬,在畦面开沟深5cm左右,以每穴2粒等距离条播,均匀覆土,行距40cm,每亩播种8000~1万粒。在苗期、团棵期、花期进行3次中耕除草。掌握“浅、深、浅”的原则,注意防止苗期中耕雍土压苗,花期中耕防止损伤果针。开花后半个月进行培土,不要过厚,以3cm为宜。在开花下针到荚果充实期间,根据花生长势,可在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500倍溶液2~3次,并喷洒地果壮蒂灵加大营养输送量,促进果实发育,提高花生产量。在此期间,如遇干旱,要及时灌水。8月地上植株开始变黄枯萎时采收,考种。
1.2.2 玫瑰茄间种模式
4月底以前,在已种植生长第二年的麻疯树行间整地,做成底宽75~80cm、畦高5cm、畦面宽65~70cm的畦,畦与畦中间宽20~25cm。结合整地,每亩施1500~2000kg农家肥作底肥。在4月底至5月上旬,每畦按株距50cm挖5cm×5cm×5cm的玫瑰茄种植穴2个,每穴直接点播玫瑰茄种子2~3粒,行距50~80cm。苗齐时要进行间苗,每穴保留1株苗,有缺苗的要将间苗时多余的苗移栽进去,再浇定根水。分别在苗齐1个月和花期施以追肥,在距玫瑰茄苗5cm的周围开5cm深的小沟,施入50g复合肥(N∶P∶K=15∶15∶15),覆盖。玫瑰茄生长120d左右,其果实开始成熟,分批采收充分成熟的果实,及时用专用的工具尽量完整的取下花萼,将花萼在阳光下晒干或烤干,保持花萼鲜艳的玫瑰红色,称量,包装,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
1.2.3 续随子间种模式
4月底以前,在已种植生长第一年的麻疯树行间整地,做成底宽75~80cm、畦高5cm、畦面宽65~70cm的畦,畦与畦中间宽20~25cm。结合整地,每亩施1500~2000kg农家肥作底肥。在畦面按株距50cm挖20cm×20cm×20cm的续随子种植穴2个,每穴直接点播种子2~3粒,行距50~80cm。苗齐时要进行间苗, 每穴保留2株苗,有缺苗的要将间苗时多余的苗移栽进去,再浇定根水。分别在当年苗齐1个月和旺盛生长期,以及第二年花期施以追肥,在距续随子苗5cm的周围开5cm深的小沟,施入50g复合肥(N∶P∶K=15∶ 15∶15),覆盖。续随子在种植的第二年开花结实,约在8月秋季果实开始成熟,分批采收充分成熟的果实,及时用揉搓的办法取出种子,在阳光下晒干或烤干,考种。
1.2.4 甘薯间种模式
4月底以前,在已种植生长第二年的麻疯树行间整地,做成底宽75~80cm、畦高5cm、畦面宽65~70cm的畦,畦与畦中间宽20~25cm。结合整地,每亩施2500~3000kg农家肥作底肥。在4月底至5月上旬,剪取长20~25cm当年生长健壮的藤蔓作栽插苗,随剪随栽插。每畦按株行距20cm×50cm进行斜插栽苗,栽苗入土10cm左右,地上留苗10~15cm,插苗斜度为45°左右,每亩插3300~4000株左右最为适宜,要注意插植的株距一致。在甘薯藤蔓生长期和薯块形成膨大期分别在每行间施入250g复合肥(N∶P∶K=15∶15∶15),覆盖。秋季叶片开始变黄枯萎时采挖薯块,测定鲜薯产量,作为时鲜蔬菜出售。
1.2.5 大豆间种模式
1月,在已种植生长第二年的麻疯树行间整地,做成底宽75~80cm、畦高5cm、畦面宽65~70cm的畦,畦与畦中间宽20~25cm。结合整地,每亩施农家有机肥400kg、钙镁磷肥36kg、尿素100kg。1月底以前,在畦面按照行距30cm、穴距20cm点播,每穴播3~4粒种子,覆土3~4cm,每亩点播2.5万~3.5万株。苗齐后应在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分别适当追施苗肥,在每行间施入150g复合肥(N∶P∶K=15∶15∶15),覆盖, 促进苗齐、苗壮。在鼓粒期如遇高温干旱天气,应适时灌水。待豆荚完全饱满时连根拔取,去除泥土和多余的枝叶,测产后作为时鲜蔬菜出售。
1.2.6 玉米间种模式
11月,在已种植生长第二年的麻疯树行间整地,做成底宽75~80cm、畦高5cm、畦面宽65~70cm的畦,畦与畦中间宽20~25cm。结合整地,每亩施农家有机肥800kg、钙镁磷肥50kg、尿素100kg。11月底以前,在畦面按照行距50cm、穴距20cm点播,每穴播2~3粒种子,覆土5cm,每亩点播5000~6000株。苗齐后应在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分别适当追施苗肥,在每行间施入150g复合肥(N∶P∶K=15∶15∶15),覆盖, 促进苗齐、苗壮。成熟时收获,测产后作为时鲜蔬菜出售。
2 试验地概况
选择位于云南省元谋县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苴林基地布置试验。该基地位于东经101°35′、北纬25°23′,海拔高度为1180m;年日照时数2670.4h,年平均气温22℃,年降水量613.8mm,蒸发量3911.2mm,土壤pH值为6.5,土壤为燥红土。土质及气候特点适合上述供试品种的正季或冬春反季种植,生长良好。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供试的麻疯树为已通过认定的“云热1号”良种。种苗为头年在本试验基地用种子 繁育的越冬苗,经严格挑选高度为60cm、地茎粗为2cm的一致健康苗。供试的粮经作物为目前生产中推广应用的良种,共6种,包括花生(锦花5号)、玉米(正甜5号)、大豆(日本5号)、玫瑰茄、甘薯(渝紫263 号)和续随子。
3.2 试验设计
在土壤肥力、光热条件和平整度相同的地块上,在麻疯树定植生长的不同时期开始布置6种粮经作物间种试验。按照上述相应的种植模式随机布置对比试验小区,每个种植模式面积1.2亩,麻疯树净种技术模式为对照(CK),设3次重复(分别以S1 、S2 和S3 表示),观察记录麻疯树和粮经作物产量。
4 结果与分析
4.1 采集6种粮经作物种植模式经济产量数据,并求平均值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6种粮经作物采取与麻疯树间种模式,能够完成正常生长并获得一定的目标产量。
4.2 采集6种粮经作物种植模式下麻疯树种子产量数据,并求平均值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6种粮经作物采取与麻疯树间种时,总体并不影响麻疯树正常生长。单纯的种植麻疯树小区种子产量为63.3kg,而其他间种模式的麻疯树小区种子产量也都在63.3kg左右,可见间种粮经作物对麻疯树的产量无明显影响。
4.3 采集6种粮经作物种植模式商品产值数据
综合表1和表2的产量统计数据,结合当地当时市场物价情况,测算评价经济收益(见表3)。试验结果显示,单纯种植麻疯树种子产量收益仅为221.55元。而不同间种模式,除了正常的麻疯树种子产量收益外,还不同程度的增加了间种物的经济收益。其中,增加收益最小的是间种时鲜花生,增加经济收益1108.8元,增加经济效益5.05倍;增加收益最大的是间种时鲜大豆,增加经济收益5905.9元,增加经济效益26.7倍;其次是间种时鲜甘薯,增加经济收益5680.5元,增加经济效益25.76 倍;间种时鲜玉米增加经济收益3549.25元,增加经济效益16.12倍;间种玫瑰茄增加经济收益1780元,增加 经济效益8.06倍;间种续随子增加经济收益1412.8元,增加经济效益6.33倍。


5 讨论
麻疯树作为一种新型生物质原料生产开发前景广阔,在荒山坡地种植,能起到经济、生态多重效益。但在相对平缓具有一定耕作条件的土地上种植,单位面积产值较低,特别在幼林期更是管护成本高,入不敷出。本试验研究提出,利用未成林麻疯树株行间土地,辅以间种矮杆粮经作物,可以达到有效利用土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间种收益最大的是时鲜大豆,其次是甘薯,值得提倡。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各地可根据当地土地、气候以及粮经作物种类选择合适的间种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