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加盟须知 企业简介 促花王区 壮蒂灵区 保护剂区 新成果区 科研成果 供销导游 媒体报道 成果论文
您好,今天是:
 企业动态
 
农药桶混助剂在小麦赤霉病农药减量防控中的效果
 日期:2023/7/4 659

农药桶混助剂在小麦赤霉病农药减量防控中的效果

(转载《怀春计科研成果》第一卷第120页)

张震1,邱海萍1,柴荣耀1,胡宇峰2

( 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2. 宁海县农业农村局,浙江 宁海 315600)

摘 要: 为明确农药桶混助剂在小麦赤霉病农药减量防控中的应用效果,开展了 2 种桶混助剂分别与多菌灵和氰烯菌酯组合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显示,激健的应用可实现 40%多菌灵悬浮剂减量 20% ~ 30%,也可显著增加生物药剂 0. 3%四霉素水剂的防治效果; 新高脂膜的应用可实现 40%多菌灵悬浮剂和 25%氰烯菌酯悬浮剂减量20% ~ 30%。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农药; 桶混助剂; 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6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0528-9017( 2020) 03-0489-03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不仅造成小麦产量的损失,而且受病菌侵染的籽粒含有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等真菌毒素,严重影响人畜健康[1]。浙江省小麦生长中后期气候温暖湿润,极易发生赤霉病。近年来,基本上每3年发生1次较重的赤霉病,导致部分地区小麦达不到收购标准[2]。赤霉病的发生已成为阻碍浙江省农民种植小麦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浙江省小麦赤霉病的防控用药,以氰烯菌酯、多菌灵、戊唑醇等单剂及其复配剂为主。为了降低赤霉病的为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种植户往往过量用药,这不仅增加了种植成本,也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和生态环境安全问题[3]。合理用药可提高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效果,对实现浙江省粮食增产稳产和农户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从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需要,根据 《浙江省农药减量行动实施方案》中病害防控和化学农药减量要求,本文就桶混助剂在小麦赤霉病农药减量防控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试验在宁海县茶院乡郑公头村进行,土壤类型砂壤土。参试小麦品种为金运麦 1 号。参试的桶混助剂有激健 ( 成都激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和新高脂膜 ( 陕西省渭南市高新区促花王科技有限公司)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有40%多菌灵悬浮剂 ( 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5%氰烯菌酯悬浮剂 (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和 0. 3%四霉素水剂 ( 辽宁微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施药器械采用 3WBD-16 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 ( 台州市黄岩绿野喷雾器厂) 。

1. 2 处理设计

试验共设 18 个处理,各处理 667 m2 用药: 处理 1,40%多菌灵悬浮剂 125 mL; 处理 2,40%多菌灵悬浮剂 100 mL; 处理 3,40%多菌灵悬浮剂88 mL; 处理 4,40%多菌灵悬浮剂 100 mL+激健15 mL; 处理 5,40% 多菌灵悬浮剂 88 mL +激健15 mL; 处理 6,40%多菌灵悬浮剂 100 mL+新高脂膜 30 mL; 处理 7,40%多菌灵悬浮剂 88 mL+新高脂膜 30 mL; 处理 8,25%氰烯菌酯悬浮剂 150 mL;处理 9,25% 氰烯菌酯悬浮剂 120 mL; 处理 10,25%氰烯菌酯悬浮剂 105 mL; 处理 11,25%氰烯菌酯悬浮剂 120 mL+激健 15 mL; 处理 12,25%氰烯菌酯悬浮剂 105 mL+激健 15 mL; 处理 13,25%氰烯菌酯悬浮剂 120 mL +新高脂膜 30 mL; 处理14,25%氰烯菌酯悬浮剂 105 mL+新高脂膜 30 mL;处理 15,0. 3%四霉素水剂 65 mL; 处理 16,0. 3%四霉素水剂 65 mL+激健 15 mL; 处理 17,0. 3%四霉素水剂 65 mL+新高脂膜 30 mL; 处理 18,以清水作对照 ( CK) 。小区面积 30 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 4 次。试验共施药 2 次,分别于小麦始穗期 ( 2019 年 4 月 8 日) 和其后 7 d ( 4 月 15 日) 。 667 m2用水量 30 L。

1. 3 调查与统计

小麦乳熟后,每小区按棋盘式 5 点进行病害调查,每点不少于 40 穗,记录各病级病穗数和总穗数,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赤霉病病级划分标准和病情指数计算方法按国标 GB /T 15769—2011执行。试验数据采用 DPS 17. 10 软件进行 Duncan’s新复极差法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 多菌灵和氰烯菌酯减量防治赤霉病的效果

表 1 中数据显示,多菌灵按当地小麦赤霉病防治常规 667 m2 用量 125 mL,防治 1 次防效 83.3%,防治 2 次防效 86.8%。减量 20% 和 30% 的处理,防治 1 次效果为 68.1%和 61.3%,与常规处理相比防效显著下降; 防治2次时分别为 83.8% 和79.1%,减量20%与常规处理无显著差别。

表1 激健在多菌灵减药防治赤霉病中应用的效果

处理

防治1次

防治2次

病穗率/%

病情指数

防效/%

病穗率/%

病情指数

防效/%

1

30.5±4.0

8.3±1.6

83.3±3.4 a

28.4±6.4

6.5±0.8

86.8±1.6 b

2

48.4±10.9

15.8±5.9

68.1±11.9 bc

29.1±6.1

8.1±3.0

83.8±6.0 bc

3

58.9±8.2

19.2±2.9

61.3±5.8 c

39.0±4.5

10.4±2.4

79.1±4.8 c

4

56.3±7.8

11.8±1.8

76.3±3.7 ab

18.0±3.8

3.9±1.4

92.1±2.9 a

5

36.3±11.7

10.8±4.2

78.4±8.5 a

30.6±6.3

8.5±2.6

83.0±5.3 bc

18(CK)

95.0±1.5

49.7±7.1

0

95.0±1.5

49.7±7.1

0

注: 同列数据后无相同小写字母表示组间差异显著 ( P<0. 05) 。表 2 ~ 5 同。

表 2 表明,氰烯菌酯按当地小麦赤霉病防治常规 667 m2 用量 150 mL,防治1次防效 73.9%,防治2次防效 86.4%。减量 20%和 30%处理,防治1次效果 52.1%和 36.0%,与当地常规处理相比防效显著下降; 防治2次时,虽防治效果增加明显,分别是 74.5%和 63.4%,但仍显著低于常规处理。

表2 激健在氰烯菌酯减药防治赤霉病中应用的效果

处理

防治1次

防治2次

病穗率/%

病情指数

防效/%

病穗率/%

病情指数

防效/%

8

46.7±3.3

13.0±1.5

73.9±3.1 a

31.9±11.0

6.8±2.9

86.4±5.8 a

9

69.4±6.7

23.8±4.8

52.1±9.7 b

43.4±8.1

12.7±4.0

74.5±8.0 b

10

83.0±3.7

31.8±2.8

36.0±5.6 c

57.5±12.4

18.2±5.1

63.4±10.2 c

11

67.0±5.0

21.6±3.5

56.5±7.0 b

51.8±12.3

13.6±4.6

72.6±9.3 b

12

81.9±4.2

29.6±4.0

40.4±8.0 c

62.3±8.7

16.4±3.1

67.1±6.3 bc

18(CK)

95.0±1.5

49.7±7.1

0

95.1±1.5

49.7±7.1

0

2.2 助剂激健在多菌灵和氰烯菌酯减量应用中的效果

表1中数据显示,多菌灵减量 20%与激健组合(处理4) 处理,防治 1 次防效 76.3%,高于减量20% (处理2),低于常规处理(处理1),但与两者均无显著性差异;防治2次时,防效92.1%,显著高于常规和减量20%处理。多菌灵减量 30%与激健组合(处理5) 处理,防治1次的防效78.4%,显著高于减量 30% 处理,与常规和减量 20% 处理无显著差异;防治2次时,防效达83.0%,与常规处理相当。表明助剂激健的应用可有效减少多菌灵施用剂量 20% ~ 30%。

表2中数据显示,氰烯菌酯减量 20%与激健组合(处理11)处理,防治1次防效 56. 5%,防治2次防效72.6%,均与减量20%处理(处理9)相当,且都显著低于氰烯菌酯常规处理(处理8)。当氰烯菌酯减量 30%与激健组合(处理12)处理,防治1次和2次的防效,均与氰烯菌酯减量30%(处理10)的相当,也都显著低于常规处理的防效。表明氰烯菌酯减量 20% ~ 30%时增加助剂激健不能有效提高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2. 3 助剂新高脂膜在多菌灵和氰烯菌酯减量应用中的效果

表3表明,多菌灵减量20%与新高脂膜组合(处理6)处理,防治1次的防效达79.1%,显著高于多菌灵减量20%的处理(处理2),与多菌灵常规处理(处理1)相当;防治2次的防效85. 4%,与常规和减量20%处理相当。多菌灵减量30%与新高脂膜组合(处理7)处理,防治1次的防效72.6%,显著高于减量30%处理;防治2次的防效86.8%,与常规处理相当。表明助剂新高脂膜的使用可有效减少多菌灵施用剂量 20% ~ 30%。

表3 新高脂膜在多菌灵减药防治赤霉病中应用的效果

处理

防治1次

防治2次

病穗率/%

病情指数

防效/%

病穗率/%

病情指数

防效/%

1

30.5±4.0

8.3±1.6

83.3±3.2a

28.4±6.4

6.5±0.8

86.8±1.6 a

2

48.4±10.9

15.8±5.9

68.1±11.9 cd

29.1±6.1

8.2±3.0

83.8±6.0 ab

3

58.9±8.2

19.2±2.9

61.3±5.8 d

39.0±4.5

10.4±2.4

79.1±4.8 b

6

34.5±9.1

10.4±5.3

79.1±10.6 ab

29.7±6.3

7.3±2.8

85.4±5.6 a

7

45.9±6.5

13.6±4.0

72.6±8.0 bc

27.3±4.2

6.5±1.1

86.8±2.3 a

18(CK)

95.0±1.5

49.7±7.1

0

95.0±1.5

49.7±7.1

0

表 4 中数据显示,氰烯菌酯减量20%与新高脂膜组合(处理13)处理,防治1次的防效70. 8%,显著高于氰烯菌酯减量 20%处理(处理9),与氰烯菌酯常规(处理8)处理相当;防治2次的防效86.0%,与氰烯菌酯常规处理相当。氰烯菌酯减量30%与新高脂组合(处理14)处理,防治 1次防效52.2%,显著高于减量30%处理(处理10);防治2次的防效 82.3%,与常规处理相当。表明助剂新高脂膜的使用可有效减少氰烯菌酯施用剂量20% ~ 30%。

表4 新高脂膜在氰烯菌酯减药防治赤霉病中应用的效果

处理

防治1次

防治2次

病穗率/%

病情指数

防效/%

病穗率/%

病情指数

防效/%

8

46.7±3.3

13.0±1.5

73.9±3.1 a

31.9±11.0

6.8±2.9

86.4±5.8 a

9

69.4±6.7

23.8±4.8

52.1±9.7 c

43.4±8.1

12.7±4.0

74.5±8.0 b

10

83.0±3.7

31.8±2.8

36.0±5.6 c

57.5±12.4

18.2±5.1

63.4±10.2 c

13

51.3±12.1

14.5±1.4

70.8±2.8 a

25.9±3.0

7.0±1.6

86.0±3.1 a

14

71.3±5.6

23.8±5.2

52.2±10.4 b

34.9±5.0

8.8±1.6

82.3±3.3 ab

18(CK)

95.0±1.54

49.7±7.1

0

95.0±1.5

49.7±7.1

0

2. 4 助剂对生物药剂四霉素的增效作用

表5中数据显示,四霉素水剂按当地小麦赤霉病防治常规667m2 用量在65 mL,防治1次防效26.8%,防治2次防效66.7%;当与助剂激健配合应用时(处理16),1次防治为59. 6%,2 次防治为72.6%,均显著高于相应的四霉素常规处理;当与新高脂膜配合使用时(处理17),防治1次和防治2次的防效均比相应的常规处理低。表明配合使用激健具有增效作用。

表5 激健与新高脂膜在四霉素防治中应用的效果

处理

防治1次

防治2次

病穗率/%

病情指数

防效/%

病穗率/%

病情指数

防效/%

15

88.4±3.6

36.4±3.9

26.8±7.8 b

57.3±2.8

16.5±3.2

66.7±6.4 a

16

61.8±10.3

20.1±4.5

59.6±9.1 a

55.0±11.4

13.6±4.2

72.6±8.5 a

17

92.9±2.6

38.5±4.7

22.5±9.5 b

78.7±4.5

26.2±4.1

47.3±8.3 b

18(CK)

95.0±1.5

49.7±7.1

0

95.0±1.5

49.7±7.1

0

3 小结与讨论

  药剂防治仍是当前赤霉病防控最为主要的手段。种植户为追求防治效果,大量应用化学药剂,不仅造成药剂的浪费,也容易引发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和抗药性菌株滋生等生态安全问题。在现有防治条件的基础上,通过精准防控和助剂应用来提高药剂的防治效果已成为当前化学防控药剂减量增效的重要举措[4]。农药助剂本身对病菌无生物活性,但与农药配合应用时,能有效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5-6]。农药桶混助剂的增效作用与所选农药及助剂本身的理化特点有关。试验结果表明,激健对化学药剂40%多菌灵悬浮剂减药增效作用和对生物药剂 0.3%四霉素水剂增效显著;新高脂膜对40%多菌灵悬浮剂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减药增效作用明显。基于桶混助剂并不是对所有农药都表现增效作用,因此,开展桶混助剂与农药的应用基础研究,筛选最佳增效组合才能在生产中切实地提高防效、取得最大经济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BAI G,SHANER G. Management and resistance in wheat and barley to fusarium head blight[J].Annual Review Phytopathology,2004,42: 135-161.

[2] 蔡仁祥,张慧,林宝义,等. 浙江省小麦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分子植物育种,2018,16 (5) : 1717-1720.

[3] 张昌朋,赵华,吴珉,等. 我国小麦中农药残留及代谢研究进展[J].农药学学报,2013,15 (3) : 243-249.

[4] 郝友武,龟井昌敏,田村辰仙,等. Kao 系列桶混助剂的增效作用及其增效机制[J]. 世界农药,2016,38 (3) : 42-48.

[5] 刘支前. 农药桶混助剂的选择原理[J].农药,2002,43 (9) : 1-3.

[6] 华乃震. 提高农药品种药效的增强剂(II)[J].农药, 2010,49 (2) : 79-82,89.

来源于: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61卷第3期




《中国农民微信群集团》名单
推荐阅读
第29届中国植保“双交会”将在南京举办 2013/3/15 新型农药网购须知 2015/3/6
中国农科院与北京市昌平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21/12/6 夏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升级 2015/8/16
一种藿香专用化肥 2023/5/24 冬管苦瓜如何实现精准现代化 2017/2/3
采后管理助理柑橘创丰收 2015/9/6 花椒壮蒂灵胶囊使用说明书发布 2022/7/4
怀碧总经理被誉为我国和谐植保文化尝试与探索的先行者 2009/4/1 棉花8月精管理优质高产不用愁 2016/8/10
山楂精细管理要点多 2016/12/12 新高脂膜能使籽种出苗健壮的科学依据 2014/4/13

版权所有:陕西省渭南高新区促花王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陕西省渭南高新区新宇大厦318室 QQ:2622756613 QQ:2514231085
联系电话:0913-2105261 ICP备案号:陕ICP备20001758号-1 网站公安备案号 61059002000012